诚信指数 0
一站通留言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收藏此网站
网站首页
企业介绍
产品介绍
企业新闻
联系我们
客户留言
search 搜索网站中其它产品:
淮安保洁公司
淮安秧盘厂家
您现在的位置:淮安市楚州区广诚农用塑料制品厂 > 企业新闻
 
企业新闻
水稻软盘育秧与机插配套栽培技术
发布日期:2012-11-30

水稻软盘育秧与机插配套栽培技术
    1 选择高产品种
  正确选择品种是水稻高产、稳产、优质栽培的基础与前提,应选择穗粒协调的品种。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总颖花量,而单位面积颖花量则决定于单位面积的穗数和每穗总粒数。另外,还要尽量选用株高适宜、叶片直立性好、耐肥抗倒的品种。根据近年安徽省“水稻产业提升行动”中籼稻主导目录,选择适合机插品种,推荐品种有皖稻153、丰两优四号、扬两优6号、新两优6号、皖稻87、新两优香4等。
  2 培育壮秧
  2.1 育秧前准备
  选用土壤肥沃、疏松通气的菜园土或河塘土作床土。床土培肥主要用复合肥和壮秧剂,提倡冬前培肥,在取土前应对取土地块进行培肥,均匀施入腐熟人畜粪30 t/hm2、25%氮磷钾复合肥900~1 050 kg/hm2或尿素225 kg/hm2或45%复合肥600~750 kg/hm2、过磷酸钙600 kg/hm2、氯化钾150 kg/hm2,禁用草木灰。当土壤水分含水率10%左右,即手捏成团、落地即散时进行过筛,要求细土粒径小于5 mm,过筛时每100 kg细土拌0.50~0.75 kg的壮秧剂,且至少于播种前30 d进行;壮秧剂一定要拌匀,而且要盖膜堆闷腐熟,防止肥害。过筛后继续堆闷,促使肥土充分熟化[1]。选择地势平坦、排灌方便的地块,按照1∶(80~100)比例备足秧田;播种前7~10 d精做苗床;规格为1.4~1.5 m,沟宽0.3 m,深0.2 m,苗床达到实(沉实)、平(平整)、光(无杂物)、直(沟边垂直)。选择适合当地机械化栽插优质品种,大田备足种子18~24 kg/hm2;采用种子处理技术,需经选种、晒种、脱芒、药剂浸种,清洗催芽,稻种破胸露白达90%后,摊晾4~6 h,即可播种。
  2.2 软盘播种
  育秧时将软盘横排2行,依次平铺。要求盘与盘紧密整齐,盘底与床面密合。铺撒准备好的床土,并刮平。软盘育秧时土层厚度占软盘高度2/3,床土要求厚薄均匀,土面平整。要求播种时土壤饱和含水率达85%~90%。结合播种前浇底水,用65%敌克松与水配制成1∶(1 000~1 500)的药液,对床土进行喷浇消毒。根据品种特性、安全齐穗期及茬口确定播种期,按照秧龄18~22 d倒推播种期;以16~18盘(可栽插667 m2大田)为一单元按盘称种(杂交中籼稻每盘露白80~100 g),分次均匀播种[2-3]。播种后均匀覆土,厚度0.3~0.5 cm,以盖没芽谷为度。盖土后,根据当地气候条件,选择拱棚进行控温育秧。注意不能用拌有壮秧剂的营养土或未经培肥的过筛细土。
  2.3 苗期管理
  基本与常规旱育秧的管理一致。立苗期一般温度控制在30 ℃左右,超过35 ℃应揭膜降温,防高温伤苗,相对湿度保持在80%。炼苗期一般在秧苗出土2 cm,揭膜炼苗,原则是先部分揭,揭半边膜,留半边膜,逐渐全部揭掉,让秧苗有个适应过程。晴天傍晚揭,阴天上午揭,小雨雨前揭,大雨雨后揭。气温低于15 ℃,不宜揭膜炼苗,白天控制在20~25 ℃,超过25 ℃通风降温,晚上低于15 ℃,盖膜护苗。当气温稳定在15 ℃以上时,方可拆棚子。秧床肥料一般经培肥的营养土原则上不施肥,取秧前2~3 d施送嫁肥:每盘用尿素2.5~3.5 g于傍晚浇施,并用清水淋洗,以防肥害。
  3 合理移栽
  3.1 优化株行距规格配置
  示范实践表明,杂交中籼小苗,机插合理群体起点基本苗为75万根/hm2左右。不同机插规格配置试验表明,在基本苗相近时,通过扩大株距增加穴本数,株距大的群体,成穗率和每穴成穗数都较高,但穴内植株间竞争加剧,下层郁蔽,群体恶化,穗型变小,产量降低,适宜降低每穴苗数对大穗高产有促进作用。通过河西圩农场综合试验和高产实践,机插秧高产栽培行距30 cm、株距13 cm,栽插25.5万穴/hm2,每穴栽插基本苗2~3根为宜,以利塑造平衡的群体动态;每穴苗数控制在3根以内,可以避免个体与群体的不平衡。
  3.2 降低秧苗漏插率
  漏插率是影响水稻高产的关键,一般要求小于5%。降低漏插率的关键技术:一是适宜的落谷密度(1.8万~2.4万粒/m2)。二是提高播种均匀度,确保成苗1.5~1.8根/cm2。三是培育适龄(18~23 d)壮秧,促进根系生长而不过旺,确保根系盘结力适度(3.5~5.5 kg);相反秧龄太短,根系发育不全,盘结力差;秧龄太长,根系生长过长,秧根纠结紧,影响秧爪取秧。四是提高整地质量,整地质量包括栽插时田水的深浅,均会影响栽插质量和速度。
  4 合理施肥
  机械栽插水稻往往存在水稻生育前弱、中旺、后衰的不平衡状况,肥料运筹特别是氮肥要重施基肥,早施活棵肥,平衡施用促蘖肥;中氮后移,重施穗粒肥。另外,机插栽培与常规栽培类似,要求氮、磷、钾平衡,有机无机配合施用。并适当增施硅肥、锌肥等中微量肥料[4]。一般栽后5~7 d和在有(下转第31页)
  (上接第28页)
  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2.5个叶龄内完成2次分蘖肥的施用,其氮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10%~20%,穗肥占30%~40%:在穗肥中拔节壮秆肥占50%,强花壮籽肥占50%,按照促花肥、保花肥并重的原则。钾肥分基肥和拔节肥,比例为(5~6)∶(5~4);磷肥可作基肥一次施用。
  5 科学管水
  移栽返青活棵期:栽后薄水护苗,水层深度在0.5~1.5 cm,栽后7 d适当晾田,扎根立苗。有效分蘖期:保持3 cm浅水勤灌,湿润立苗,促根促蘖。无效分蘖至拔节初期: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75%~80%时提前搁田;搁田采用分次轻搁、逐次加重,控制高峰苗数在成苗穗数的1.3~1.5倍。拔节至成熟期:湿润间歇灌溉。每次灌水3~4 cm,灌浆后期干干湿湿至收获前5~7 d停水,注意不可过早脱水,以免造成早衰。
  6 病虫草害防治
  6月上中旬分蘖期如有枯心苗,可用5%锐劲特600 mL/hm2防治二化螟,兼治稻蓟马等。7月中下旬用锐劲特225~450 mL/hm2、吡虫啉150~225 g/hm2﹑井冈霉素300~450 g/hm2防治2代二化螟、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、纹枯病等。8月上中旬用20%三唑酮1 500 mL/hm2+锐劲特1 200 mL/hm2防治稻曲病、螟虫等,整个生育期用药控制2~3次。
 
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


淮安市楚州区广诚农用塑料制品厂   地址: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白马湖农场第九区   邮政编码:223216
联系人:胡春雷   电话:0517-85751972   手机:13952340728   传真:0517-85751972
技术支持:一比多  |  免责声明 | 隐私声明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沪B2-20070060     网站Icp备案号:沪ICP备05000175号
<%---站点编号 ----%> <%---页面编号 ----%> <%---页面参数1 ----%> <%---页面参数2----%> <%---页面参数3 ----%>